很久没有更新了,主要是不知道更什么。
生活过得一团糟,没有任何起色,感觉每天都很忙碌,但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干成。
想考个软考,把所有的书都准备好后看了两天便没再翻开过一次;
想考个学位英语,也是3天时间只背了几个单词还一个都没有记住;
工作工作没有起色,家庭家庭没有照顾好,职业规划也没有实际的行动。
感觉现在完全就是得过且过的状态,浑浑噩噩又是一天。
内心想做一些事情去改变,想让自己真正的忙起来,忙起来才有希望,可是又不知道方向在哪里,一次又一次的鼓起勇气又悄无声息的放弃。
所以,
活到现在,年近30,感觉自己总是忙忙碌碌的。
上学的时候,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说,努努力,多学一些,以后考个好大学,找个轻松的工作,剩下的就是享福了。所以时间是需要挤的,因为所有的科目都需要投入时间。
刚开始工作的时候,每天都在上班下班,生怕失去工作,也不敢随意辞掉工作。因为身处异地,租房住,但凡没有了稳定的收入,心里总是担心哪天连房租都交不起。所以脚步是加快的,害怕慢上一点就挤不上地铁了。所以我在上海的那几年,免费的外滩仅仅去过几次,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。其实当时下班后花几块钱,坐上一班地铁就能到。
现在回到了老家的城市,同样逃不过被命运追赶。无他,因为贷款买了房,因为结婚生了娃,因为在城市生活每天的生活成本都很高。甚至感觉一个工作的薪资已经不够了,现在我一份正式工作一份兼职,我仍然感觉不够。倒不是我贪得无厌,只是哪怕两份薪酬加起来已经不算低了,但是仍然没有办法给我自己提供足够的“安全感”,总感觉身后有什么一直“鞭打”我,告诉我,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,现在还远远不够,记得走的速度不够那就跑起来。
所以,我好像从来没有过一次彻底放松的出行过。
之前在上海时,陪女朋友(现在是老婆了)去迪士尼玩儿,要提前查尽攻略,然后早早的赶到门口排队入园,在不同的项目间小跑着前进,生怕错过预约好的快速通道。即使停下来拍照也是匆匆拍了就走,根本无心留恋沿途,只一心计算这一点到下一点的步行时间,以妄图通过合理的安排节省时间,能多玩儿几个项目。
后来陪她去南京旅游,哪怕是爬中山陵的时候,我也是随身带着电脑,甚至需要在景区休息处拿出电脑来解决问题,那天是周末。
之前每一个“小长假”,无论是五一、国庆、还是春节,更是忙的时候,总是忙着去完我老家再去老婆老家。一到放假,我们自己的家里从来都没有人,然后总在假期的最后一天,我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,往床上一躺,一睁眼又开始了上班生活。
包括前些天里,在我下班之后,陪着她一起下楼在小区里遛娃,我的脚步本能的加快,身体下意识的加快动作,想要尽快完成当前“任务”。
没错,散步、遛娃,本应该是一天中最为放松的行为,我的身体却总是下意识的把它当成一个任务去完成。
这些年来,也是习惯了被不停追赶,被提醒:快一些,跑起来,再快一些,这样你以后才能幸福。
上学时,你要考高分才能找到好工作;
刚工作,你要好好工作才能积累经验进而涨工资;
结婚生娃后,你要多多赚钱才在除去生活开支外,留下一笔钱为未来考虑。
因为你的孩子未来要成长、要上学、要报班、要生活、要结婚生娃、要。。。
所以,你要跑得再快一些。
路边的风景,每年都一样,等你老了,退休了,到时候自然有大把的时间去看。
所以,我们算是真的生活过吗?
我曾经看过一种解析。
生活 = 生存 + 活着
现在,我顶多算是在讨生存,为了自己,为了家庭能够得以生存而努力。
还远没有达到好好的活着的程度。
但是,在努力生活的同时,似乎也不妨碍我在散步的时候,步伐放慢一些,再慢一些,去看一看路边盛开的紫薇花。
它是如此的美丽,就像当年语文课本里描述的那样。